应对春季五种多变天气 五个保健策略安然过春

春季天气复杂多变,倒春寒,大风天气,沙尘天气,低温阴雨天气,强对流天气......这样变化多端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的影响,而且还容易被疾病缠上,所以在春季注意防范阴晴不定的天气,该如何去预防多变天气呢?下面小编针对春季5种常见天气,给出对应预防策略,一起来看看 。
大风天气
春季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 。除了气温变化幅度大之外,多大风天气也是另一特点 。
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所以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其特点是南北大风交替出现,风力较大 。一般来说,5月份后,南北大风频繁的现象才能好转 。持续大风会给交通、水运和设施农业等带来很大危害 。另外,冷空气到来气温下降,容易引起感冒、鼻炎、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 。
防范方法:
出门戴口罩:口鼻是呼吸道的门户,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细菌病毒的入侵,避免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建议出门时最好戴上纱布口罩,还应注意每天换 。身体在保证不冷的前提下,不宜捂得过严,捂出汗反而会降低免疫力 。
异物入眼千万别揉:大风天气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到眼睛里 。此时千万不要揉,否则易使异物划伤角膜,还可能导致异物嵌入角膜内,从而造成感染发炎,可多眨眼睛促进泪液分泌,将其排出 。
别让你的皮肤受伤:大风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时间一长,容易变得粗糙脱屑,甚至引发皲裂、瘙痒症等 。建议洗脸水温控制在20—37摄氏度,选用保湿效果较好的护肤品 。
倒春寒
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被称作倒春寒 。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 。农区需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 。对早稻秧田进行科学排灌,在倒春寒到来时进行深水护秧,采取“夜灌日排”、“晴排雨灌”,调节秧田水热状况 。
防范方法:
招數一:春捂
適當“春捂” 。不要以為氣溫暫時升高就可以馬上脫掉冬裝,晝夜溫差大,早晚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的保暖 。
招数二:春季锻炼不宜过早
春季锻炼不宜过早 。因为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体质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 。运动项目选择上,最好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慢跑、爬山、漫步等 。一旦长期过度疲劳工作,或者长期熬夜者,最好适度休息,加强自我情绪调节 。
招数三: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者要加强锻炼;不抽烟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 。多喝水,有助于保持体内血流通畅,还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
招數四:做好自我保健
對於那些本身患有心腦血管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一旦有長期胃痛、胸悶、頭疼等不適症狀,要及時就診 。
沙尘天气
随着气温的回升,若前段时间降水偏少,地面干燥,当大风来临时,极易出现沙尘天气 。气象上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三、四月份也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 。
沙尘天气导致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急剧增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也急剧升高,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这些悬浮颗粒中有很多致敏物质,它们容易诱发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体质一定要远离这些过敏源,外出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范措施 。
防范方法:
1、开窗有讲究
沙尘天气时不宜开窗通风,等沙尘过去之后再开窗 。
2、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沙尘天气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体弱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患者更应注意,以免旧病复发和出现新的疾病 。
3、出行要加强个人防护
在沙尘天气期间外出时可以戴上口罩、眼镜、帽子和围巾;尽量避免骑自行车;勤洗手、脸,多喝水,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由于室外能见度差,因此外出时应当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
强对流天气
春天到了,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 。这是由于春季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当两者交汇时,暖气流上升,冷气团下沉,易形成强对流,造成多雷电、多冰雹的局面 。为此气象专家提醒各地及时做好防雷电准备,城乡居民无论是在室内生活还是在户外活动都要十分注意预防雷电侵袭 。
低温阴雨天气
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整月出现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 。低温阴雨对农作物影响比较大 。例如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最高气温在10~12℃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时,才有利于齐苗壮秧 。反过来,出现低温阴雨,不利农作物生长 。
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人的心理疾病影响很大,因此春季应特别重视顺应自然适应气候的变化 。
【应对春季五种多变天气 五个保健策略安然过春】

    推荐阅读